拓跋迁都|魏高祖与群臣为哪一卦争吵?

2024-05-18 17:33:18 鬼谷质子
【出处】

《魏书·任城王传》:
高祖外示南讨,意在谋迁,斋于明堂左个,诏太常卿王谌亲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,其兆遇《革》。高祖曰:“此是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之卦也。”群臣莫敢言。
澄(任城王拓跋澄)进曰:“《易》言革者,更也,将欲应天顺人,革君臣之命,汤武得之为吉。陛下帝有天下,重光累叶,今日卜征乃可伐叛,不得云革命,此非君人之卦,未可全为吉也。”
高祖厉声曰:“《象》云‘大人虎变’,何言不吉也?”
【史事】
后魏,亦称北魏、元魏、拓跋魏,北朝之一,于登国元年(公元386年)建立。天兴元年(公元398年),北魏代王拓跋珪即皇帝位,定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东北),与南朝刘宋政权相对峙。
太和十八年(公元494年),后魏孝文帝拓跋宏(后改为元宏、死后庙号高祖)迁都至洛阳。拓跋宏在迁都洛阳之前,为统一后魏贵族、大臣们的思想,达到迁都的目的,曾以征伐南齐的名义,让大臣们廷议。这次让太常卿王谌用《周易》占筮南征的吉凶,也是让大臣们的一次廷议。
太常卿王谌古得《革》卦。孝文帝(即高祖)拓跋宏认为这是商汤推翻夏桀,周武王推翻殷纣王的吉卦,所以称“汤武革命之卦”。任城王拓跋澄反驳了高祖拓跋宏对《革》卦的解释。拓跋澄认为,《革》卦的意义就是更改、变革。汤武革命是顺天应人之举,是推翻残暴的王朝,建立新的王朝,所以为吉。现后魏王朝已有天下,帝业光大,今日占卜南征的吉凶,是讨伐叛逆,不能说成是革命,也不应断为吉卦。
拓跋澄对《革》卦的解释,受到高祖拓跋宏的严厉斥责。事后,高祖拓跋宏想到拓跋澄对《革》卦意义的解释是对的,就放弃了自己的意见。
从历史事实看,后魏君臣经过这次围绕《革》卦进行是否南征的廷议之后的第二年,即太和十七年(公元493年),拓跋宏不顾大臣们的反对,毅然率领三十万大军进驻洛阳。于太和十八年(公元494年)就完成了迁都洛阳的任务。
【解析】
泽火革䷰,革、讼,阳上阴下:

䷰䷅

世神阳兑,拓跋宏。应神阴离,迁都。用神阴坎,迁都过程。
内盘看格局。五行缺土,食伤制官杀格。世神用自己的想法和才智,应对庞大的官僚集团。无印神,没有统一的思想。与事实吻合。
横盘看过程。阳极这边,世神兑金变为比扶力量乾金,能量翻倍,决断力增强,一言九鼎。赞成者也越来越多。而阴极离火被坎水回克,反对者逐渐式微。

外盘看情景、应时和结果。世身坎水为世神食伤,朝廷官员听命于拓跋宏。坎水克应神离火,逐步消灭反对派意见。位神巽木被世神所克,宫廷内反对无效。
公元493年癸酉年,太岁比扶世神,494年甲戌太岁生世神,因此才有493年决定迁都,494年完成。
终身能耗21,火雷噬嗑䷔,木生火,火象为文化、文明。孝文帝迁都目的是为了实行汉化。这个行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发展,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。
噬㗐卦的核卦在二爻至五爻,为水山蹇䷦,艮和坎为世神的印神名和食神,食神又为财之元神。此次迁都洛阳为孝文帝的名声、创新精神和当朝财源都加了不少分。
【比较】
拓跋宏把《革》卦解释为“汤武革命”的吉卦也并没有错。而大臣们企图保存既得利益,不想再求进取,不想再去冒险,很自然地就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《革》卦。任城王拓跋澄对《革》卦的解释,与拓跋宏的解释也没有多大差别。但用纵横术可以看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。

为你推荐:

天机六爻排盘软件下载 天机八字排盘软件下载 占卜算命软件下载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